• 匿名
点击 238回答 1 2020-02-14 12:54

为什么林默被称为航海保护神?

已解决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 2020-02-14 13:04
反对 举报 收藏
最佳答案
  • 匿名
支持 反对 举报 2020-02-14 12:54




有几千年航海历史的中国,自然也会产生与航海相关的种种神话与传说。早期的如《山海经》一书中所描述的精卫填海、四海海神等等神话,或多或少地反映出远古时代我国人民与海洋接触的痕迹。随着航海文明的发展,到隋唐时期,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了海上交往。航路不断开辟,航线不断加长,交往日渐增多。伴随海事活动日益频繁而来的便是海难事故的不断发生。那时,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还很低下,抗御海洋灾害更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我们的祖先在加强自身抗击自然灾害能力的同时,也在精神上寻找一种依托,那就是在冥冥之中寻求外部力量的保护,于是便有了航海保护神的神话和传说。在我国有着众多的、依地域不同而产生的航海神话与传说,但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便是航海保护女神——天妃的传说。

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有着统一规格,被供奉最多的庙宇便是形形色色的天妃庙、天后宫。天妃伴随着我国航船,航行到世界各地,成了海外华人共同信奉的女神。天妃,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根据历代的考证,她姓林,名默,北宋初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湄州岛上的一户渔民家庭。据传说,她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出生后一个多月不会哭,所以取名叫默,闽南习俗常在女孩名字后尾缀娘字,所以又俗称林默娘。从有关她的种种民间传说与文献记载看,她的父亲与兄弟都是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她年纪很小时,就会占卜,很可能是民间从事卜筮的女子。她一生未曾婚配,在28岁时就不幸去世了。她在世时为乡亲们做过许多好事,这一带的人主要从事海上渔业与运输业,乡里人因怀念她,进而把她供奉为能保护大家平安出海、安全归来的神。

据文献记载,最早建庙供奉她的,是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由一海商出资在她家乡建的一座名叫“顺济”的小庙,把她称作“湄州神女”或“宁海镇神女”。从此,在福建沿海一带的民间开始崇拜她。由于宋代时福建的航海、造船业都十分发达,福建籍的船舶与水手遍布全国各大港口,他们把福建人崇拜的海神也一起带到了全国沿海各地。到了元朝时,已经发展到所有沿海地区,乃至内陆水域,没有不建天妃庙的,影响也日渐广泛,并完全替代了其他海神。

开始时,对林默娘的崇拜还仅仅局限在民间。到北宋末年,有一个叫路允迪的人奉命出使高丽(今朝鲜半岛),在航海中发生海难事故,他侥幸脱险后,向皇帝宋徽宗报告了航海经历,其中提到受到海神的保佑。于是在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御赐“顺济”庙额。这是天妃第一次受到政府褒奖。南宋时期,海上活动更加频繁,每次重大海事活动完成后,都要对主事者加封晋爵,同时也要把保护航海有功的神颂扬一番。到南宋灭亡时,朝廷曾14次加封她,先是封为神女,然后升为夫人,到宋开庆元年(1259年)晋封为“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已经有了“妃”的名号,这是当时女性神的最高级别的封号。到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加封她为“护国明著天妃”,林默娘已经升列仙班,从此称号为天妃了。元明清三代,更是封赐不止,称号一次比一次长,级别也一次比一次高。清康熙十五年(1681年)升列女神的至崇至圣的级位——天后,供奉她的庙也由神女庙、天妃庙而变为天后宫。一个民间崇拜的小神,也变成列入国家祭典的国神。天妃的法力也向所有的领域扩散,不但可保佑航海人得到平安,而且可以免灾除难,普渡众生,连对国家兴亡都有一定的“功效”了。

随着朝廷的晋封,天妃崇拜在我国的航海业中流行起来。渔民尊林默娘为妈祖,因而,天后宫也称为妈祖庙。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