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企业,关于商标转让备案,这些关键点必须掌握!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出海”频频遇到商标转让引发的相关问题,不仅耗费企业大量人力、时间、金钱进行维权,在维权期间因无法开发国外市场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也难以估量。 看似常规的商标转让行为,可能暗藏风险。近年来,从科技巨头到新兴企业,均有因

近年来,我国企业“出海”频频遇到商标转让引发的相关问题,不仅耗费企业大量人力、时间、金钱进行维权,在维权期间因无法开发国外市场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也难以估量。

看似常规的商标转让行为,可能暗藏风险。近年来,从科技巨头到新兴企业,均有因商标转让程序瑕疵导致出现纠纷的案例,这为我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案例中,企业遭遇的困境很多并非源于复杂的法律争议,而是“程序性”“常规性”的转让环节出了问题,这已不仅仅是偶然失误,而是需要正视的系统性风险。

根据我国现行商标法相关规定,商标注册人有权将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他人。转让需经双方协议,并共同向商标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公告后生效。然而很多人甚至是业内人士,忽视了商标转让备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企业“出海”过程中,这一瑕疵可能让企业承担巨额“学费”。企业若想顺利实现品牌“出海”,便应从此前案例中吸取有益经验,构建系统化的商标转让风险防控体系。

海外商标转让备案有其必要性

进行海外商标转让备案,具有确保商标权利的合法性与稳定性、便于商标权利的行使与维护、满足国际商业合作的需求等重要作用,企业应积极开展相关备案工作,以确保品牌“出海”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商标转让备案是商标权利转移的法定程序。在海外市场,商标转让如果没有在相关国家的商标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可能会导致转让行为的法律效力受到质疑。笔者建议,企业若通过受让取得商标权,尤其是从不相关的第三方主体名下通过购买等方式获得商标权的,应在签订商标转让或购买合同后,尽快在对应商标获得授权的国家或地区办理商标转让备案手续,以确保在法律层面上没有程序瑕疵。

商标转让备案核准后,受让人的权利将被正式记录在相关国家的相关商标数据库中。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在海外市场行使相关权利,还能为企业在面临商标纠纷时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例如,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备案记录可以作为受让人权利归属的直接证据。因此,企业应积极进行商标转让备案,以便于后续的商标权利行使与维护。

在国际商业合作中,商标往往被视为重要的无形资产。许多国际合作伙伴或投资方会要求企业提供相关商标权利证明文件。如果企业未能在目标市场进行商标转让备案,可能会影响其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例如,在融资、并购等商业活动中,商标权利的清晰性和合法性是重要的评估指标。

此外,不同国家的商标法律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某些国家,商标转让必须经过商标管理部门备案才能生效。在某些国家,商标转让协议签订后,是否及时备案,会对备案的官费产生影响,未及时备案甚至会被处以罚款。因此,海外商标转让备案是企业适应各国法律差异、规避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

海外商标转让备案需因地制宜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申请中商标的转让、商标转让备案文件、费用等要求有所不同,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应根据目标市场的有关要求,因地制宜开展海外商标转让备案相关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法域的商标法律制度明确规定,处于申请阶段的商标不得进行转让,仅核准注册的商标方可办理权属转移手续。笔者建议,针对这一特殊规定,相关主体需特别注意3个问题:一是法律限制问题,申请人需要严格遵守当地关于商标转让的禁止性规定;二是风险管控问题,受让人应敦促转让人持续监控商标审查进展,建立完善的商标状态跟踪机制;三是后续安排问题,应在商标完成注册程序后及时启动正式的转让备案流程。

与商标注册申请通常仅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有所不同,海外商标转让备案程序在文件准备方面具有更高、更复杂的要求。根据各司法管辖区的不同规定,该程序除需提供授权委托书外,往往还要求提交双方签署的转让协议。部分法域还要求对相应文件进行相关认证,这增加了企业的操作难度。

笔者建议,针对授权委托书,权利人需要提前咨询专业机构,明确是否需要提供转让、受让双方的委托书,是否需要对签章的委托书进行相关认证。针对转让协议,笔者建议采用“商业版”与“备案版”双协议模式。“商业版”协议一般载明完整商业条款,且通常为保密文件,不适合在各国进行备案。而“备案版”协议则是专为行政程序准备,仅包含必要备案信息,以免敏感的商业信息在这些程序中被动公开。

在进行跨国批量商标转让时,若转让方与受让方分属不同法域,往往需要配合完成公证、认证等特殊程序,这使得文件准备工作变得尤为复杂且耗时。这种情况下,双方在商业层面上的转让协议应有更高的保密要求及相对较高的合同总价,跨国批量商标转让协议并不适用于后续的转让备案程序。笔者建议,企业应委托熟悉海外商标业务的律师或代理人,针对拟转让商标所属的法域提前准备商标备案所需文件,联系好双方的授权签字人,确认好公证、认证所需要的手续等,在转让方与受让方完成商标转让的商业程序后,立即开展商标在对应国家的备案工作,从法律层面确保转让顺利完成。

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商标转让备案官费的计算方式存在特殊规定,企业应特别关注时效性和协议内容。此外,部分司法管辖区会基于转让协议中载明的价格按比例征收印花税或其他备案附加费。因此,企业应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具体要求,拟定符合当地法规的转让协议。这一做法不仅能确保备案流程的合规性,还能有效降低整体转让成本。

笔者认为,海外商标在完成商业层面的交割后,相关权利人应当立即依据各商标所属司法管辖区的法定要求,委托专业机构准备商标转让备案文件,并及时完成官方登记程序,直至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商标转让核准证明文件。虽然短期内完成商标转让备案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但这一法律程序既不可省略也不容延迟,否则可能引发严重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其损失将远超初期投入的成本。(刘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刘珊)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